循咽下膈,抵胃,属小肠。下焦当膀胱上口,其治在脐下一寸。
若脉浮紧,或脉浮数,是表有阳邪郁蒸,则为无汗热多之实邪,以大青龙汤汗之可也。”若脾虚停湿,则失其健运之常,不能致精于肺,遂而成痰,此脾湿而生痰者也。
若一服汗出,病差,停后服,不必尽剂;若不汗,更服,根据前法;又不汗,后服,当小促其间,半日许,令三服尽。 太阳病,先发汗表未解,仍宜汗之,而复下之,治失其宜矣。
泻心汤固所以为清热倾痞之用,加附子者,盖欲敛其汗,而固其阳也。是谓驱羊搏虎矣!且苦寒之药,愈资其燥,以故病转增剧。
程应旄曰:虽曰阳邪内陷,然「阴阳」二字从虚实寒热上区别,非从中风伤寒上区别。 予又以霞天膏加白芥子三分之二,姜汁、矾汤、竹沥造曲,治痰积沉痼者,自然使腐败,随大小便出,或散而为疮,此半夏曲之妙也。
程应旄曰:太阳为标,膀胱为本。此云胃中不和,以其未经误下而致空虚耳。